89年解放军战士回归故里,家门悬挂烈士牌,其母:你不是牺牲了吗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2:09 点击次数:150
前言
1989年的一天,天气晴朗,风和日丽,与往日并无差别。但是在河南省渑池县,来了一个操着台湾口音的男子,他自称是此地之人,已经阔别家乡整整41年,他是谁?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人们颇感兴趣,纷纷猜测起来。
他回到自己家,只见家门口赫然悬挂着烈属牌匾,上面写着“烈属光荣”四个大字,不禁心头一热,他知道,离家这么多年,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。这时,从屋里走出一个老妇人,他一眼便认出老妇人的身份,含泪痛哭,上前喊了一句:“妈!”
老妇人打量此人许久,也认出他的身份,激动地询问道:“你不是牺牲了吗?”他连忙告诉母亲,自己当初并没有死,而是去了台湾。烈士居然复活了,这个消息顿时不胫而走,许多人纷纷闻讯赶来,在众人的询问下,肖成群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讲给大家听。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肖成群参军
抗日战争胜利后,全国上下的老百姓,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,都在憧憬幸福美好的新生活,但是国民党却公然掀起内战,将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毁于一旦。
1946年10月的一天,狭窄的村路上走着两个人,一个是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,扛着一捆草,赶着老黄牛,在他身后是一名中年男子,扛着锄头犁耙,艰难前行。他们是一对父子,这样的场景,在彼时的乡下,是十分常见的。
由于长期的饥饿,父子二人显得格外消瘦,他们互相不说话,并非关系不融洽,而是为了节省体力。回到家,还有一大堆的家务需要做。
这时,从屋外走来两人,一个身材高挑,浓眉大眼,是渑池县民主政府第一区的副区长续海露,另一个是区干队的王班长,他们此次来访,是为了了解情况,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和扩充人民武装。
经过一番谈话,他们交接到,那个中年男子叫肖汉卿,那个男孩子叫肖成群,是他的长子,一家共有9口人,家庭贫穷,生活状况不太乐观。
肖成群从续海露口中得知,虽然自己年纪小,但是已经有资格参军了,于是决定跟着部队走,肖汉卿也非常支持孩子的想法。于是,肖成群参军了,成了区干队的一名警卫战士。
彼时,渑池县还没有解放,共产党在此地的力量有些薄弱,因此县政府和区部需要经常更换驻地,肖成群只能白天到山区里活动,晚上再走几十公里,来到县城,执行任务。
虽然参了军,肖成群的生活并未因此好起来。在一段时间里,他们面临缺粮缺盐的状况,战士们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羊肉维持生计,但是羊肉性热上火,又没有盐,即便烤熟了,也非常难吃。肖成群以前吃过许多苦,对眼下的困难条件,倒没怎么在意。
1948年1月,太岳五分区第五十旅攻克渑池县,但很快又要战略转移,渑池县委审时度势,决定根据有利地形,进入山区和敌人开展斗争。当时,大雪封山,解放军战士只能以雪充饥,即便这样,他们还是掩护县委,在马跑泉建立指挥部。
2月21日,胡宗南集结两个团的兵力,趁着夜色偷袭马跑泉,指挥部遭到打击,解放军立即组织武装力量,与敌人开展殊死搏斗,但由于敌众我寡,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圈,分散突围。
在突围的过程中,肖成群和队伍失散了,他一个人沿着山梁向东撤退,敌人却在后方穷追不舍,面对密密麻麻的子弹,肖成群钻进一个石庵躲避,但还是被搜山的敌人发现了,将他从石庵中揪了出来。
敌人亮出刺刀,逼迫肖成群说出县委领导的去向,肖成群宁死不从,敌人恼羞成怒,在他脸上狠狠打了几个巴掌,接着便拿出大刀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一个军官走来,在得知情况后,说道:“他还是个孩子,交给我吧!”
救肖成群的这个人姓王,是十八旅情报组的组长,为人正直,心地善良。不久,肖成群和王组长撤防到西安,但是在他心中,“不能给国民党卖命”的思想始终未灭,一日趁人不备,便撒腿逃跑了,结果被抓了回去,狠狠地毒打了一顿,好在王组长给他说情,才免去一死。
后来,肖成群经过秘密策划,逃出军营,但是在外流浪时,又遇到王组长,王组长介绍他去了仓库当勤务兵。1948年8月,该仓库主任调任工兵连当连长,肖成群便跟随去了四川。不久,解放军攻克彭山、眉山等地,肖成群有机会接触到解放军,便将自己的经历对他们说了,并请求继续投身到革命队伍中。
经相关领导同意,肖成群再次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。他不怕辛苦,敢于牺牲,大小战斗,总是冲锋在前,赢得了首长的信任,先后担任了文化组组长、卫生组长、纪律组长等。
除行军打仗外,肖成群还积极地加入到解放群众思想的队伍中,他根据上级指示,召集老百姓开会,宣传党的政策,最大程度地做好动员工作。
肖成群刚正不阿,血气方刚,作为人民解放军,就应该遵守纪律,对于违反纪律的人和事绝不姑息,即便是自己的朋友、同志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,他也会如实记录并上报。
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之后被送往台湾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战火很快便烧到鸭绿江边,威胁到中国的安全,在此背景下,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,果断作出“抗美援朝”的决策,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前线。
1951年2月,肖成群所在的十二军一零五团,在河北进行了短期训练后,唱起嘹亮的战歌,准备投身战斗。在抗美援朝动员大会上,肖成群率先发言:
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,美帝主义就把战火烧到我们的家门口,解放军战士手里拿的不是烧火棍,我们坚决响应部队首长的号召,强烈要求到朝鲜战场去保卫家园。
肖成群在朝鲜战场上,历经几十次战斗,都勇敢无比,深受表扬,获得许多战功,但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。
1952年5月,肖成群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,向摩天岭高地发起进攻。敌人躲在碉堡里,子弹疯狂地喷射出来,肖成群不畏生死,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,向高地扑去,他的手臂、肩膀多处负伤,但始终如一地咬紧牙关,一定要取得胜利的信念,让他坚持向前爬行。
可是不久之后,肖成群便因失血过多而昏迷,他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,以为他牺牲了,顿时怒火涌上心头,带着复仇的目光冲向敌人。
战争结束了,肖成群成为渑池县入朝作战的“烈士”。消息传回故乡,父母听闻噩耗,一时间泣不成声,陷入无情无尽的悲痛中,由于没能找到肖成群的遗体,根据家乡的风俗,只能捏了一个面人下葬。1953年,渑池县人民政府填写了烈士证书,于是在他家门口,悬挂了“烈属光荣”的牌匾。
肖成群并未牺牲,而是被敌人俘虏了。
在上战场之前,肖成群被调到通讯班,因此身上带着无线电、指南针、信号枪等,敌人看到他后,便顺理成章地把他当做志愿军的军官,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。肖成群的肋骨被打断了,腿和胯部被打折了,他却始终宁折不弯,没有向敌人说出丝毫情报。
韩军长官见状,认为他已经没有价值,便掏出手枪,准备开枪,好在翻译官及时制止,因为按照国际公约,是不能虐待俘虏的。
肖成群被送去医院,当他睁开眼睛时,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,胳膊上打着吊针,鼻子里插着氧气管,他不愿意做俘虏,便拔掉输液管,一心求死。护士多次上前劝阻,都无济于事,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,护士只能将肖成群不愿接受治疗的消息告诉医生。
医生对肖成群说,不管在战场上是不是敌人,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,此刻,他们的工作便是将肖成群治好。肖成群在医生的劝说下,产生了“活下去”的念头,不管怎样,他还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,见到自己的家人,而只有活下去,才有机会完成。
肖成群的伤势非常严重,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三次手术,大约过了七个月伤口才完全愈合。出院后,他被羁押在巨济岛战俘营、济州岛战俘营,他在那里压抑地度过每一天,还因此生了大病,气息奄奄,危在旦夕。
人们以为肖成群死了,便决定将他抬进太平间,但是一个美国医生经过时,看到他的腿动了一下,便说:“这个人还活着,就应该继续治疗。”这是肖成群离死亡最近的一次,是那个美国医生救了他。
1953年7月,抗美援朝战争结束,作战双方决定交换战俘,可是令肖成群没有想到的是,美国、韩国不愿让志愿军回到中国大陆,所以他被强行压到了中国台湾。台湾与大陆之间,隔海相望,但是彼时的复杂状态,去了台湾,别说重返部队了,便是回一次家、与父母再见一次面,都将化作泡影。
肖成群在台湾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。
肖成群被安排在空军高炮部队服役,因为他身体受过严重的伤,行动受到限制,不能按照要求操纵机械,当官的便认为他是在装病偷懒,对他拳打脚踢,不断辱骂。
敌人的攻击让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,更加怀念曾经的军旅生涯,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在纸上,悄悄地写下心里话。不料这张纸被敌人发现了,空军政治部将肖成群当做间谍抓了起来。
审讯时,政治部主任问肖成群为什么要替共产党说话,肖成群义正词严,正义凛然:“共产党部队官兵一致,你国民党部队有啥理可讲?说我是间谍有啥证据?要是有证据,你们枪毙我啊!”政治部对肖成群隔离审查了很长时间,最后因没有证据而放人了,但肖成群的回答均记录在案,这样的话语,也极有可能随时结束他的生命。
部队要求所有的士兵都加入国民党,肖成群对此非常不满,不屑一顾看着周围的长官,当连长询问他为什么不交入党申请书时,肖成群回答:“国民党有什么好的?有本事来台湾干啥?”因为这一席话,肖成群被关进了禁闭室,那段时间,他的内心和精神遭受着非人的折磨。
不久,肖成群患上了盲肠炎,疼得他死去活来,但是军营中无一人敢管,无奈之下,他只能爬到其他营地请求帮助,那个营的营长看他可怜,便将他送到陆军61医院,后经上级出面,医生才给他安排了手术。
肖成群还患了肠梗阻,数病缠身,将他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头,而这时,台湾国防部根据上报材料,认为他所谓“间谍”一事,查无实据,可是可怜的肖成群,又患上了肺病,被送到一家医院治疗。
直到1960年,年仅28岁的肖成群,已经不能继续服役了,便多次递交申请,后来,他又给刚上任的“国军退役辅导委员会”主任蒋经国写了封信,说明自己的情况。自此,肖成群像一个普通人一样,重新获得自由。
历经多年,肖成群终于回到家乡
肖成群带着一床被褥、两套衣服、400元台币离开了军营,历尽艰苦,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从一无所有到购房置地,生活终于有了起色。1967年,在好朋友的介绍下,肖成群与一名叫徐明理的女士结婚了,并在第二年有了他们的孩子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肖成群愈发思念父母亲人,他希望两岸的关系能够缓和,尽快回到故乡。
1989年,肖成群终于有机会重返大陆,当了36年的烈士,他回到自己的家乡——渑池县。肖成群看着变化之大的县城,感慨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,但是他并没有在县城做太多停留,而是凭借着记忆,走上儿时走过的山路,来到魂牵梦萦的家门前。
真正站在家门前的那一刻,他的内心感慨万千,思绪上涌,匆匆数十年,如今已然物是人非,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成为他的真实写照。
此时此刻,肖成群的父亲已经去世三年,这是他生命的遗憾,这种遗憾绝不是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那么简单,而是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,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还活着,自己的孩子跋山涉水、克服重重困难,回来了。
母亲面容苍老,弟弟妹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,一家人围在一起,是那样快乐,那样幸福,门前的烈属牌匾也该摘下了,儿时的玩伴听说肖成群回来了,纷纷前来寻找,他们把手握在一起,那一刻的相聚,足足等待了半个世纪。
大家听肖成群讲述这么多年的故事,那是用血和泪写下的传奇啊,不由得心如刀绞,感慨良多。
1994年,肖成群在渑池县买了房子,和家人生活在一起,阔别数十年的重逢,一家人显得格外温馨,但是每隔一段时间,他也会返回台湾,陪伴妻子和孩子。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,肖成群由衷感叹,党已经把新中国建设得如此之好。
肖成群十分关心两岸的关系,他常常通过电视、报刊,掌握相关动态,了解第一手信息。因为在两岸生活的缘故,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身边的人听,他说:“共产党能在几十年内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好,确实不简单。咱们老百姓要珍惜这大好时光,要知道经济强大的国家才有地位。”
回到台湾,肖成群也会利用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向周围的朋友宣传,他总在想有生之年,为两岸统一聊表寸心,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,他常说:“祖国统一,人心所向!”
小结
肖成群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,但是他的生平事迹,并不平凡,他用他的行动,彰显着一颗爱国之心,表达着对党坚定不移的信仰,正是因为解放军队伍中,有太多像肖成群一样的战士,我们的军队,是一支虎狼之师、威武之师。
Powered by 大满贯iv手机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